close

 

颱風天,還是得打發時間!
                                                                               
朱延平的片,還是這樣。一直都是這樣。
算是「朱式」風格嗎?
有些小故事、每部片都相同的台式笑料,
撇開隨著技術進步的拍攝手法,
劇情差別只是吳孟達、郝邵文或是其他主角的差別。
(但是就算是高畫質,我還是覺得沒有烏龍院好笑)

雖然朱不太可能獲得什麼很高的評價,
不過我還是覺得,在國片開始死灰復燃之際,
朱延平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在我對國片的印象中,朱延平一個人撐過了90年代的大眾市場,
                                                                               
他不是侯孝賢和蔡明亮,大量的後現代解構或是意象的劇情,
可以和「品味」、「深度」、「質感」畫上等號。
撇開菁英理論的文化批判,這種導演台灣養不起太多,因為只是小眾市場,
但政府偏偏政府只會而且喜歡給這種導演資源,
對於大眾幾乎都只是叫好不叫座的電影,
而國片也不應該只有這種市場的空間,
可以是娛樂片、小品片、動作片。
在政府的鳥蛋文化政策之下,不論是補助或是宣傳面向,
反像是賣電影的,放任讓國片乾枯,
(不能因為不賣就放棄。)
而非好好選擇各種元素的片給予資源,

朱延平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
不斷拍出有些屬於朱式風格的搞笑電影。
有些在第四台重播時還是會讓我多看幾眼,
因為已經是我成長的記憶並且讓我感受到與西方電影元素上根本的不同。
就像港片,它的味道、劇情、節奏真是如此鮮明。
  
這也是台灣電影文化的一部分了。
                                                                               
功夫灌籃是不怎樣的片,但是最後片段,我還是有感動到,
喔!比起朱茵和吳孟達的對手戲,我真的感動很多。
                                                                               
最後,我覺得周杰倫的演技,越來越讓我感到有那麼一回事,
我甚至覺得他演的真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 的頭像

    風的故事

    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